【軟體動物】
貝類是軟體動物的通稱,也是珊瑚礁的主要居民之一。大多數的貝類種類具有美麗的顏色和複雜多變的形態, 包括海螺、二枚貝、裸鰓類和頭足類(烏賊、章魚和鎖管)等,全世界超過11萬種以上。 綠島的貝類相十分豐富,其中又以迷你貝最著名,至少已知有四百種以上,惟近年來種類數量已銳減, 希望前來綠島的遊客切勿再撿拾貝類,好讓貝類資源能恢復往日的豐富。 |
||||||||||||||
|
【棘皮動物】
常見的棘皮動物包括海百合、海星、海膽、海參和陽燧足等五大類,是珊瑚礁中分佈較廣,而且數量頗多的生物。 有些種類居住在礁石的縫隙中,有的棲息在礁石表面,另一些則與珊瑚或其它生物共形成有趣的社群。 其中只有少數一些海膽和海參種類可供食用,其它三類具有發達的石灰質骨骼,雖不可食用,卻是維繫珊瑚礁生態系食物鏈不可或缺的成員。 |
||||
(一)海百合 | ||||
在諸多棘皮動物中,海百合動物是其中最原始的一種,而現在海百合可分為兩型:一為有柄海百合(Sea lilies), 終其一生都有一支持柄行固著性生活;另一為自由生活的海羊齒類(Comatulid)或稱羽星(Feather-star),有「海中之花」的美譽; 前者生活於深海域,後者普遍生活於淺水區,在綠島珊瑚礁海域的海百合都屬於羊齒類。 |
||||
(二)海星 | ||||
海星外表為五角形呈扁平狀,具有一個平坦口盤部及五個腕,但是也有4或6腕的個體,棘冠海星甚至於可多達16腕, 每一腕有生殖腺、消化腔及水管系統,斷腕後可以再生。海星的再生能力非常強,有些種類僅憑一隻腕足就可再生出一隻海星。 其行動緩慢,但多數為肉食性,喜歡捕食軟體動物;幼小海星多為草食性或雜食性。 |
||||
|
||||
(三)海膽 | ||||
生長在礁石區的海膽,大部份居住在岩縫中,可利用其硬棘在礁岩上挖掘洞穴。有些海膽的硬棘具毒性,千萬不可觸摸。 其管足具有強而有力的吸盤可吸住岩石,並可利用豎起的棘撐住洞壁,避免被拖離洞穴。 |
||||
|
||||
(四)海參 | ||||
海參俗稱海黃瓜或海噀,為大型海生無脊椎動物,身體一般為紡錘型或蠕蟲形,大多數為雌雄異體。 大部份海參為為夜行性生物,以觸手捕食珊瑚砂上有機碎屑,在生態上海參有”海蚯蚓”之美名。 其防禦武器為居維氏器官(Organs of Curier),遇敵害可從肛門射出,其黏性及堅韌性可以纏攻擊者,用以卻敵。 |
||||
|
||||
(五)陽燧足 | ||||
陽燧足的腕足和口盤部區分較海星為明顯,並且其腕足較細長,活動能力較強,有如蛇一般, 因此又稱為蛇尾(Serpent stars);在遭受攻擊時,極易自割斷裂。 其食性依種類不同而有相當常的差別但大多數以小型浮游生物或水中有機碎屑為食。陽燧足同其它棘皮動物一樣,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
|
【海鞘類】
海鞘行單體或群體生活,成體附著於岩石或其它物體上,廣泛分佈於全世界海域,約有1250種。 外形上具有一出一入兩個水管口的單體海鞘在海裡較為容易辨認出,海流經兩管中間的網狀鰓時, 其中的浮游生物即被濾食。群體海鞘頂部中央有單元體共同使用的大型入水口。 |
|
|
【爬蟲類】
綠島的海洋爬蟲類以海蛇最為常見;海龜較少見到,目前未曾有上岸產卵的記錄。 海蛇以中寮至公館一帶出現的較多;而南寮、大白沙這一帶則較少出現。海蛇是一種大氣中呼吸, 但在海中覓食的爬蟲類,其肺部極度延長,可達到尾的基部,呼吸一次可在海中停留2至8小時,且鼻處有一皮瓣, 可以阻止海水流入。其與陸上蛇類之區分,在於海蛇尾部扁平,陸蛇尾部是圓尖的。 與鯙類(俗稱海鰻)之區別為:海蛇有鱗片,鯙類無;且海蛇需浮出水面換氣。 |
|
海蛇生性好奇,容易受到海中快速移動物體所吸引,在水中遇到潛水人員時,會主動地游向潛水者, 但不會主動攻擊潛水者,除非被抓或被踐踏到時,就會具有攻擊性,而且大多數海蛇牙齒具有劇毒,在水中應與牠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
|
|
【魚類】
綠島的四周環繞著珊瑚礁,因此除了洄游性魚類游經本區之外,大多數魚類屬於珊瑚礁魚類。 珊瑚礁魚類又稱為熱帶魚,牠們的體態變化萬千,色彩鮮豔奪目,並具有許多不同的生活型態; 有的棲息在珊瑚的分枝間或礁洞裡,有的在珊瑚礁上巡遊,有的則攀附在海扇或海鞭上,或潛伏於底質裡。 其生態行為和食性方面的特化都相當明顯,牠們是珊瑚礁環境中的嬌客,為珊瑚礁生態系增添許多動態之美。 |
|||||||
綠島的魚類大多與台灣本島所發現的魚種相同,但因地理及生態環境上的差異,使得魚類群聚的相似性因地而異。 綠島沿岸魚類多為南方型,與台東、恒春半島的魚類相似,屬於熱帶西太平洋區魚種, 目前已記錄到的魚種共有54科315種,其中以雀鯛科種類最多,其次為隆頭魚科、蝶魚科。 |
|||||||
在岸邊淺水域中游動的多半為雀鯛、隆頭魚、碟魚、粗皮鯛等魚種。有許多雀鯛是珊瑚礁區永久棲息者, 牠們從產卵開始,經孵化至成魚都往在珊瑚礁區很少遷徒。蝶魚科種類繁多,常見的有胡麻蝶魚、金色蝶魚、霓蝶魚、 一點蝶魚、長吻蝶魚等,是珊瑚礁魚類中色彩、姿態最美的一類。角蝶不是蝶魚卻也是綠島淺水域最常見到的魚種。 |
|||||||
在白天裡,礁石洞穴內常隱藏著一些較大型如石鱸、石斑魚、裸胸鯙等經濟性魚類,以及許多天竺鯛、擬金眼鯛、 金鱗魚等夜行性魚類。鬚鯛(秋姑魚)多半三五成群在礁石上或礁石底砂地上覓食。皮剝魨在白天珊瑚礁水層中游動, 以蝦、蟹、海膽為食。烏尾冬是群游性魚類,魚群動輒由數百尾組成,甚為壯觀,但近幾年已十分少見了。 金花鱸大都棲息於獨立礁峭壁上,水流急時迎流群游,景觀十分美麗,如果你會潛水, 在綠島這一片珊瑚礁海域,乍入海底,相信一定會被這些或獨游或三五成群的美麗游魚所吸引。 |
|||||||
|
(圖文:東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