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溫泉】Places of Interest
朝日溫泉於日治時期名為「旭溫泉」,皆緣於其面東之故。此溫泉為綠島後火山活動的僅餘徵兆,屬硫磺泉,出現於現生珊瑚礁的潮間帶中,漲潮時沒海,退潮時外露。類似的海水溫泉,據云世界僅發現三處,另二處分別在義大利北方與日本九州,因此是世界級的稀有地質景觀資源。溫泉之形,成乃由於海水經岩縫下滲至島嶼下方地層深處,經地熱加溫後成為熱水,再因壓力增加故湧出地面。水溫據測在53~93.c間,味極鹹澀,惟洗後並不黏膩。國家風景區在此設置三個圓形露天浴池與一個小型溫泉泳池,溫度各異,遊客可自行選擇。雲淡風輕的夏夜,是享受此一全台獨一無二露天海水溫泉浴的最好時節。仰望璨爛星河,靜聽海濤拍岸,輕吟曼妙的「綠島小夜曲」,洗盡一身塵囂,人生至境,不過如此!
【觀音洞】Places of Interest
觀洞為隆起珊瑚礁長年受地下伏流侵蝕所形成的類石灰岩地形,洞中有小規模鐘乳石及石筍。炎夏進入洞中,但見清流汨汨,終年不?,感覺陰涼幽靜。中有一石筍,高約1m,狀若觀音座像,腳下亦一如蓮花座。相傳百餘年前,有島上漁民黑夜歸航,不辨方向。忽見火球出現綠島東北方山丘,漁民乃得指引安全返航,後受惠者追尋火球之來向,發現一石洞,洞內有石,形如觀音,乃祭拜之,此即觀音洞之由,來後來信徒日,增逐漸成為綠島人的信仰中心,惟並未建廟。
【海參坪】Places of Interest
環島公路過朝日溫泉後折北,沿綠島東岸續行。帆船鼻與海參坪間也形成一個美麗的海灣,名溫泉灣。海岸邊仍是及達的珊瑚裙礁,水芫花等海濱植物生長良好。海灣北岬直立的海階崖下,有一獨立的尖狀海蝕,早年自海崖分出者,其外型宛若孔夫子面壁思過,地方人名為「孔子岩」。過溫泉聚落後,公路開始往上攀升,直上海拔50~100m的海階平台。公路最高處一帶,為綠島最古老岩塊~油子集塊岩的主要出露地。此一岩系由黑色或暗灰色的輝石安山岩與橄欖石輝石安山岩之大小岩塊構,成有明顯層裡。
自溫泉聚落往北至公館村的這段公路與海岸,過去尚有數個小聚落存,在如今居民已遷走一空,了無人煙。而這裏也是全綠島最自然、最富變化的一段海岸。海岬、灣澳、海階崖、珊瑚裙礁、海蝕柱、白色砂灘、弦月小海岸平原等,交互出現,配上湛藍清澈的海水,被譽為全台最迷人的海岸。惟公路多闢築於平緩的海階台地上,不易窺見。沿途最佳的賞景點,為大理石柱紀念碑附近。
公路旁有另一小徑,可直下海參坪,惟坡度陡峭,不甚好走。沿途山溝植生繁密,為綠島少數殘存原生植群的地區之一。生長的植物有對葉榕、蘭嶼八角金盤底、稜果榕、鐵色、厚?樹、蘭嶼土沉香、鵝掌柴、咬人狗、大葉樹蘭、台東漆、樹杞、豬母乳、奧氏虎皮楠等。其植物社會組成與蘭嶼近似,故有學者將之列入古熱帶區系。唯其組成中小喬木高僅5~8m,未能形成森林結構層次,充其量只能稱為樹叢。根據史籍記載,氣候濕熱的綠島,早年也是「景色如繪,林木茂盛」的熱帶季風雨林分布地,類似蘭嶼所見。經過百餘年墾地伐木,原生林已消失殆盡,淪為火燒島。光復後雖積極綠化,逐漸恢復今日所見之生機,然多為木麻黃與銀合歡人造林,陸域生態景觀單調貧乏,誠為綠島最美中不足之事。另一憾事則是,麗質天生的睡美人岩側旁,居然也是鄉公所行之有年的露天垃圾場所在,不時可見飽含戴奧辛的濃煙自其北後竄出。所幸國家風景區已規劃另覓適當地點設置焚化爐,焚琴煮鶴之悲劇可望終止。
【綠島燈塔】Places of Interest
中寮村緊鄰綠島西北岬的鼻頭角,岬上設有高33m的白色燈塔一座,此即著名的綠島燈塔。頂著藍天,傍著碧海,十分顯眼。夜晚發出之燈光,台東市、成功一帶皆清晰可見。此一燈塔之始建由來,與一樁台灣航史上最大的海難事件有關。日治昭和12年(1937)12月,一艘長199m,載重31,000噸,於當代堪稱全世界最大的豪華郵輪「胡佛總統號(President Hoover)」,於日本經基隆港往馬尼拉航行的途中,遇到東北季風期的海霧,將新港(成功)燈塔的微弱燈光誤判為鵝鑾鼻燈塔,以致於綠島公館外海觸礁。綠島全體居民於此次事件中,充分發揮人溺己溺精神,將所有乘客、船員合計1,100餘人悉數安全營救上岸,安頓家中作客,獲得國際人士普遍讚譽。嗣後馳援的美國軍艦將難民載運至菲律賓,擱淺之巨輪則售予日本打撈公司拆解,整個事件宣告結束。翌年,美國紅十字會為紀郵輪遇難,加強海上航行安全,乃捐款興建綠島燈塔。二次大戰時,燈塔毀於空襲。民國37年(1948)由民國政府重修完,成即今日所見外貌。
綠島燈塔高約三十三.三公尺,塔上有一百五十級階梯,由塔頂可俯望全島,這座燈塔不但使綠島民眾的的義勇光煇,永照人寰,也是島上最著名的觀光勝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捐建的塔身為圓形,混凝土造,裝設三等煤油白熱燈,光力二00、000支燭光,見距十九浬的塔燈被炸毀。民國三十七年於原地修復,改裝五等臨時宜流電閃光燈,每一0秒連閃白光二次,光力二、六00支燭光,見距一三.五浬。民國六十二年換裝新式四等旋轉透鏡交流電燈,光力一、000、000支燭光,見距一八.五浬。民國七十七年曾設無線電標竿一座,輸出電力一00瓦特,射程一00浬。
【小長城步道】Places of Interest
自溫泉聚落往北至公館村的這段公路與海岸,過去尚有數個小聚落存,在如今居民已遷走一空,了無人煙。而這裏也是全綠島最自然、最富變化的一段海岸。海岬、灣澳、海階崖、珊瑚裙礁、海蝕柱、白色砂灘、弦月小海岸平原等,交互出現,配上湛藍清澈的海水,被譽為全台最迷人的海岸。惟公路多闢築於平緩的海階台地上,不易窺見。沿途最佳的賞景點,為大理石柱紀念碑附近。此處有一石階步道沿山稜蜿蜒而上通往岬角頂上的觀景亭,有若縮小的萬里長城,地方乃戲稱為「海上長城」。觀景亭三面皆是陡崖,高出海平面約80m。自此遠眺,綠島的地標~海參坪,呈現在眼前。海岸在此形成一優美弧線,其南岬為一突伸入海,曲線起伏的階崖,前端有海蝕門缺口,遠望像極一仰躺美女,頭、頸、胸維妙維肖,人稱「睡美人岩」。其頭頂前另有一獨立於近岸處的海嶼,則神似傭懶蹲伏的哈巴狗,與睡美人相對成趣。兩者顯然原屬一體,因長年海蝕而斷裂分離。較近處,出現數塊火山岩頸,可能是牛小山集塊岩形成期岩漿於火山噴口內冷卻產生的黑雲母角閃安山岩,具有明顯的水平柱狀節理,堆疊成尖塔形,相當獨特(莊文星,1992),地方人稱之為「仙人疊石」。海灣內波平浪靜,海水顏色深淺有致。海岸最外?為灰黑珊瑚裙礁,裙礁之內為白色珊瑚貝砂灘帶,背後則是綠意盎然的海岸植物群落。綠島海岸地質、植生之美,盡在其中。
【柚子湖】Places of Interest
過「海上長城」後,公路略降至綠島最寬廣的海階面上,也是綠島面積最廣,以灰色或灰黑色之角閃安山岩及黑雲母角閃安山岩為主的牛子山集塊岩分布地。過去這裏是一片農田,廢耕後已成為放牧草原。海階草原東緣海岸,有兩個小灣澳,三面繞以陡立的海階崖,中抱一弦狀山坳平原,景觀類似海參坪,腹地則更廣,兩灣澳分別名為柚子湖與楠子湖,僅有一岬之隔。所謂的「湖」,其實是閩南語「澳」音之訛變。柚子湖有珊瑚裙礁、白色珊瑚礁貝砂灘、黑色油子湖集塊岩及海蝕洞、火山岩頸等地質景觀,比起海參坪不遑多讓。昔日也有聚落、農田存在,有如遺世獨立的海角一樂園。如今人去樓空,留下數間以咾咕石(珊瑚礁岩)砌成的傳統民宅,四周圍以荒廢的農地,頗具特色。楠子湖較乏巨大的海蝕柱,餘與柚子湖同。
由於地形屏障,受東北季風影響小,於國家風景區委託規劃的「綠島整體觀光開發計畫」(1993)中,柚子湖被選為國際觀光度假旅館的預定地。不過柚子湖也是綠島的重要史前遺址,於日治時期即已受到學者重視。國家風景區於民國83年(1994)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調查與試掘,也出土大量史前陶片、貝殼、魚骨、獸骨及貝塚、墓葬,推斷此地的史前人類與東部、恆春半島族群來往密切,甚具考古學上意義。柚子湖的未來定位如何,考驗著主事者的智慧。
【楠子湖】Places of Interest
位於柚子湖之北面,亦為凹入海灣,腹地較柚仔湖為寬廣,為一平緩、整齊、潔白之珊瑚群礁海岸,景色秀麗。
楠子湖與柚子湖僅一山之隔,地形與柚子湖相似,唯海岸無巨大之岩塊聳峙,是一塊平緩整齊之珊瑚裾礁海岸,景色秀麗。此地原來也有數戶人家居住,環島公路闢建後卻全部他遷,成為廢村。
【綠島機場、遊客中心】Places of Interest
綠島機場提供離島最便捷的交通,前往綠島旅遊,目前可以搭乘華信航空公司的小型飛機,航行時間只需15分鐘左右。對遊客們是很便利的交通選擇,唯航班飛行受氣候影響很大,搭乘前應先注意天候狀況,如風速太大或降雨等因素都影響飛機航行與否。
東管處綠島遊客中心位於機場前方,內設展示室及多媒體簡報室,遊客可前往參觀並取得旅遊資訊。
【牛頭山】Places of Interest
牛頭山為綠島東北角的緩起伏海岬,高出海平面約80m,自公館村遠眺,其外型有如一頭面海伏臥的老牛,頭、鼻、耳、頸皆栩栩如生,山腰有一天然洞穴名栗子洞,外表像半個大臉盆,洞口高約10m,深約20m。岩縫中墜下的水滴,奏出大自然的樂章。緩起伏面上,綠草如茵,地勢開闊,視野?佳,比美帆船鼻草原。除三面臨海外,往內陸可眺望阿眉山與山下海階台地風光。其東北方距海岸約300m處,有一連串珊瑚礁岩塊矗立海中。最大的一塊名樓門岩,下有海蝕門中穿,可容10噸以下小船通行。牛頭山之東,海床陡峻,短短不到20公里距離,海床已深至4,000m以下,平均坡降約1:4,全台無出其右。站在牛頭山頂看日出,看月昇,看浩瀚無涯深不可測的大海,當有另番感受。
【樓門岩】Places of Interest
牛頭山之東北方海上,有成排之珊瑚礁岩突出海面,其中之最高大者,居中貫穿成圓洞,海流由此通過,遠望狀似拱門,故名之為「樓門岩」。
【公館、柴口】Places of Interest
過牛頭山一帶之後,公路折向綠島北岸,逐漸下降至海岸平原的公館村。史載清嘉慶9年(1804),屏東小琉球人陳必先首登綠島,建一芧屋名為「公館」,即此處地名之由來。公館村一帶海岸也呈海灣地形,東端海岬為牛頭山,西端為公館鼻。灣內除珊瑚裙礁外,也有數個集塊岩海蝕柱,形態各異,其中一塊形如頭戴戰盔,身披冑甲,面海而立的武士,人稱「將軍岩」。其後另有一塊類似面海好久不見了,低首佇足的少婦,人稱「望夫岩」。
公館聚落東邊的流麻溝溪,發源於阿眉山,為綠島最長的溪流,流長不過2公里。然溪水下切台地作用劇烈,形成既深又的溪壑,呈連續S型河道蜿蜒而上,相當壯觀。昔日溪中盛產鱸鰻,故名「鱸鰻溝」,後來才演變「流麻溝」。此處地形險惡,相傳是百餘年漢人與雅美族人爭單的最後戰場,雅美人戰敗後即退居蘭嶼。也因為兩岸陡峭,斧斤難入,溪壑中原生植群未遭破壞,為綠島保留一處碩果僅存的熱帶季風雨林。林內可發現綠島較特殊的蝴蝶如琉璃帶鳳蝶、江崎黃蝶、黑點大白斑蝶、小黃紋?蝶,以及鳥類如領角鴞、角鴞、紅頭綠鳩、棕耳鵯等。惟近年在此設立水壩,供作綠島飲用水來源,原有景觀生態已大受影響。
公館至柴口、中寮間北海岸,是綠島海岸平原面積最廣之處,地形較為單調。海岸地形仍是以珊瑚裙礁為主體,柴口與中寮則是綠島砂丘發育最佳之處,也是綠島僅有2處砂灘之一。這一線上是各類監獄、管訓隊分布地,著名的異議人士如柏楊(郭衣洞)、施明德等皆曾在此留下身影。如今政治犯雖已成過去,來自全台各地的角頭老大仍是此地的要客,民國87年(1998),亞洲第一座人權紀念碑於公館公園預定地動土,以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柏楊、立委施明德為代表的近百名受害者皆應邀觀禮,象徵舊時代傷痛的結束,與新世紀的來臨。
【將軍岩】Places of Interest
將軍岩在綠島之東北部海岸公館村的東方,矗立於海岸邊的巨大岩石群,其中之一有如頭戴鋼盔,身披戰甲的戰士,景緻奇異。
在將軍岩旁即是綠島人權紀念公園,遊客們可在此稍做休息,欣賞將軍岩的風采以及遠看蔚藍純靜的海。
【孔子岩】Places of Interest
海灣北岬直立的海階崖下,有一獨立的尖狀海蝕,早年自海崖分出者,其外型宛若孔夫子面壁思過,地方人名為「孔子岩」。過溫泉聚落後,公路開始往上攀升,直上海拔50~100m的海階平台。公路最高處一帶,為綠島最古老岩塊~油子集塊岩的主要出露地。此一岩系由黑色或暗灰色的輝石安山岩與橄欖石輝石安山岩之大小岩塊構,成有明顯層裡。
【帆船鼻】Places of Interest
帆船鼻位於綠島東南角,地形上是一個三面環海的海岬,及高出海平面約30m的隆起珊瑚礁海階台地。台地面相當平坦,卻幾近垂直的海崖與海岸現生珊瑚礁相接。由於地形突,出地勢又高出四周,屬東北季風可長驅直入的衝風帶;再加上後天的放牧,遂形成低草原景觀。草原上常見野放山羊低頭吃草,偶而也會出現台灣梅花鹿。如茵的綠草原與四同的藍天碧海,成構極佳之景緻。往北眺望,遠處海參坪一帶的海崖及嵯峨奇岩,矗立海岸;近處是朝日溫泉的三個圓型溫泉池,及新穎的建築設施;往西,為白沙灣的大片珊瑚裙礁。天氣晴朗時,南方海天交接處可見到蘭嶼。處居高臨下,是綠島欣賞日出、月昇的最佳景點之一,每年四、五月也可觀賞到南十字星座丰采。此外每年春秋候鳥南移北遷時,此處更是賞鳥的極佳去處。
【綠島露營區】Places of Interest
東管處在國民旅舍前規劃有露營區,景觀優美、炊事、衛浴等營地設備均相當齊全,欲租用者可向東管處綠島管理站洽詢。綠島遊客中心:089-672026
【大白沙】Places of Interest
過馬蹄橋一帶的黝黑色臨海險道後,眼前出現的是一片數百公尺長的白色砂灘,十分顯眼,此即大白沙所在。砂灘之材質係由粗細的珊瑚、貝殼碎片組成,於台灣並不常見,即使在綠島如此大規模成灘者亦僅2處。更特殊的是砂灘中出現部份由珊瑚、貝殼碎片岩化而成之礫岩,名日「灘岩」。白色砂灘外,仍是珊瑚裙礁圍繞的海岸,潮間帶?廣,潮池內有豐富的海洋生物。
大白沙稍東南,為綠島國民旅社與露營地所。路旁有一木棧道,可直下綠島最南端的紫坪與白沙灣。途中須穿越一片高達數公尺的林投灌叢,讓遊客充分體驗內陸所無的海岸植物生態景觀。灌叢內過去盛產綠島最具代表性的甲殼類動物~椰子蟹,如今已罕見其蹤。紫坪有全綠島最完美的潟湖地形以及珊瑚礁植群。此處珊瑚潭型態與綠島他處習見的裙礁(Fringing Reef)稍有不同,已略成堡礁(Barrier Reef)外貌。外海儘管浪濤洶湧,內湖依然波平如鏡,宛若沉睡的湖水,清清淺淺的躺在外珊瑚礁岩與內珊瑚貝砂灘間。水芫花灌叢身影倒映於平靜無波的水面上,潔白柔細的白砂鋪陳水底。熱帶海岸旖旎風情,盡在無言中。沿著白沙灣海岸東行,可以走到帆船鼻。因非熱門路線,遊各稀少,適合雅好寧靜的旅者。
【龜灣】Places of Interest
過了龜灣鼻後,進入綠島西南面的龜灣。海岬之上,即是綠島最高峰火燒山(280 m)。山與海岸間出現綠島最壯觀之海崖,高可達200 m,相當陡峻。海崖面上為龜灣集塊岩之標準露頭,由含有暗灰色之輝石角閃安山岩及橄欖石輝石角閃安岩之大小岩塊組成,層理不甚明顯。附近山溝的原生樹叢,過去為綠島最具代表性的哺乳類動物~台灣狐蝠的主要棲息地,如今殆?跡。海崖下的海岸,仍是珊瑚礁環繞,珊瑚礁植群育尚佳,稀有植物水芫花密生成灌叢狀。此景與台灣其他地區包括東海岸已不復見。
續往南,龜灣集塊岩海崖逼臨海岸。環島公路蜿蜒於黝黑色宛如火餘煉獄的塊岩海崖上,形成臨海險道,局部路段其至出現隧道及橋樑(馬蹄橋)。海浪日夜侵蝕結果,海岸地形變化多端。有多個海蝕洞在此出現,以龍蝦洞、烏鬼洞較為著名,岩穴內深邃陰涼,別有洞天。也有部份海蝕洞尚處於形成期中,潮水進出自如。近岸處散落許多集塊岩海蝕柱,形態各異。海水也隨深淺變化出現碧綠、淺藍、湛藍等不同色彩,配上青天白雲、黝黑岩石及白色浪沫,交織成一幅美景,不過這裡也是環島公路沿線潛藏最多危機之路段,每逢颱風季節,巨浪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將人車席捲而去,並造成道路、橋樑之中斷。
【火燒山】Places of Interest
火燒山為綠島第一高峰,海拔280m,位置偏島之西南,緊臨龜灣鼻,兩者間以200m左右高度的陡崖相接。邊緣地形雖險峻,中央高處卻相當平緩。主峰西南有綠島最高的台地面,高度約230m,係海蝕平台而非熔岩台地,顯示綠島曾經歷多次隆起沉降。火燒山峰頂呈緩起伏面,與島中央次高峰阿眉山高度相仿(莊文星,1992)。
南寮村附近有一軍用道路可直上火燒山,途中高處可眺望中寮、南寮以及綠島西海岸,也有數處類似流麻溝的溪壑,仍保持天然林相。峰展望良好,惜受限於軍事管制,各種活動不易展開。
【南寮灣】Places of Interest
循著環島公路往南,首先到達的是綠島第二大聚落及行政中心~南寮村,鄉公所與重要機關皆設於此。住家沿著環島公路兩側狹長分布,聚落西側外即是珊瑚裙礁環繞的海岸,中間隔著提防。聚落之南端,為綠島最大漁港~南寮港所在。南寮港始建於民國39年(1950),民國61年(1972)再予擴建。目前來往於台東、綠島的交通船如新蘭嶼輪、占岸輪、長安輪皆在此停靠。袓先來自屏東小琉球的綠島人,面對的是同樣四面環海的環境,於觀光事業尚未起飛前,有85%的鄉民以討海為生,漁業為全鄉經濟命脈所繫。由於黑潮流經,附近海域表層及中層盛產經濟價值甚高的鮪、旗、鰹、?、鰆、鯊等魚類,底棲的鯛魚也相當豐富,此外又有龍蝦、蛤貝類等特產,漁業修件十分優良。可惜常年過漁結果,漁業資源已逐漸枯竭。
南寮港以南仍是連綿緩傾入海的珊瑚礁海岸,岸上的隆起珊瑚礁與淺海的現生珊瑚礁連成一體,潮間帶甚寬廣。退潮時顯露的一片石蓴,顏色鮮綠耀眼。潮池礁岩中甲殼類、魚類甚普遍,常吸引海鳥前來覓食。此處略呈一海灣地形,北望鼻頭角及綠島燈塔,南望龜灣鼻,視野良好。天氣晴朗時遠眺台灣,最明顯的地形是三峰並列,宛若海上仙山的大武地壘。中間龍頭為北大武山,左右護法為南大武山及霧頭山。南寮灣也是欣青山一?上夕陽西沉的好景點。台東縣平地人口聚居處,無論縱谷、台東平原、東海岸或大武斷層海岸,西邊皆為高聳迫近的山脈所阻,加上午後的濃厚積雲,罕有夕陽美景可。唯一例外者為面對浩瀚蔚藍大海的離島西岸,尤以南寮灣為著。
【臺灣綠島監獄】Places of Interest
本監興建於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因綠島與台東間交通常受天候之限制,材料搬運不易,歷經艱難,至民國六十一年九月始告完成啟用。本監土地面積為三點七公頃,建築物有內外辦公室各乙棟,日新堂一棟,獨居房一百七十間,雜居房四十八間,隔離舍二十間,鎮靜室三間,工場、炊場各一間。本監依分監管理之特性,收容台灣各監獄移禁頑劣、誣控濫告、最難以管教,甚至無法管教之收容人,係屬高度管理隔離監。當初設立之目的,即是利用外島隔絕之地理環境予以集中嚴格矯治,期能對症下藥,促使其改過遷善,重做新人;因此,本監謂台灣各監獄的最後一道防線,除有助他監順利推行矯治業務外,對國內治安、社會安寧實有莫大的貢獻。同時由於所關皆為重刑犯以及如一清專案、治平專案的「大哥」級人物,因而充滿神秘、色彩,中外人士常遠道慕名而來一睹其真面目。
(圖文:東管處)